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心簡介

國立宜蘭大學休閒資源及產業發展中心

◆成立宗旨
    為營造、維護及運用休閒資源,並促進產業發展之需要,整合校內各
  系、所及中心資源,以發揮整體效益。

◆主要任務

一、規劃並整合各系、所及中心從事休閒資源及產業發展之研究及服務等
    工
作。
二、策劃並促進休閒資源及產業發展之研究。
三、加強本校與各界有關休閒資源及產業發展之交流活動。
四、辦理其他與休閒資源及產業發展之相關事宜。


◆中心成員
()休閒資源組:
    (1) 休閒資源(包括文化、自然資源、景觀、產業等各項資源)之開發、
     利用與管理

    (2) 休閒產業環境營造
()產業發展組:休閒產業管理(生產、行銷、人力、研發、財務等各
   方面
)
()產學合作組:與業界之交流、合作

◆理念與目標

本校所在的宜蘭縣,是全國知名的環保縣,擁有許多獨特的生態資源及優美的自然景觀,且較未受工業污染,執政者與居民普遍較具環保意識。宜蘭縣在自然環境上以自然及景觀資源最具特色,在產業發展上則以休閒農業及自然生態旅遊為主軸,本校同時具備農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育的系所,且在地方農業發展與推動上又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休閒資源及產業發展中心可整合人文及管理學院的應用經濟學系、人文暨科學教育中心及生物資源學院的自然資源學系、園藝學系、動物科技學系等現有之師資與課程,在過去 17年來本校與地方產業所建立緊密關係的基礎下,於教學、研究及服務等各方面開創新的發展方向。

本中心所訂定之目標包括:

1.  二十一世紀世界發展的趨勢是國際化、資訊化與永續化,本中心的首要目標在於結合永續化的理念於國際化與資訊化所需的科學與管理,以使環境資源永續利用。

2.  永續化的世界潮流所涵蓋的領域極廣,非傳統單一學系所能獨立達成,因此本中心為校內各相關領域的整合,設置理念在於集合與人類生活環境相關學科人才,以兼具深度及廣度的科學方法,探討台灣環境資源議題,由整合發展,在永續利用的前提下,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3.  以永續利用為目標的環境資源,涵蓋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生態環境的管理範疇,對愈趨減少而珍貴的自然資源、充實人類的無價人文資源及切身的生活環境,應用跨學門激發出的整體性科學,予以整合管理,搭起科學、社會、人文、自然、環境間的橋樑。

4.  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雖已為普遍接受的概念,但與實際執行仍有極大落差。本中心除理念的闡明,更著重實務的規劃與執行,在生活環境的規劃方面強調與生態系的密切結合。從居家生活環境,到室外庭園、工作場合、休閒遊憩,擴大到整個提供生活資源的大區域,皆可透過專業的規劃,達到與生態系合一的效果。

5.  在文化產業上,將以木、竹為主要材料加以發揮,著眼於樂器開發製作的範疇,希望藉著賦予傳統製品上新的文化元素,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更期待在地、產業、休閒、文化的融合,來豐富地區群體的精神內涵。

6.  本中心在教學上整合本校現有各學院各系所與相關之課程,包括人文及管理學院的應用經濟學系、人文暨科學教育中心及生物資源學院的自然資源學系、園藝學系、動物科技學系等現有之師資與課程,在過去 17年來本校地方產業所建立緊密關係的基礎下,為這些系所的學生開創新的發展方向。

7.  預定辦理建教合作:

(1) 本中心將為政府機關或產業進行環境或資源管理相關之規劃、評估,
   在環境政策、社區發展、環境管理、景觀生態、自然及文化資源重建
   、休閒資源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具體建議,並讓學生參與相關計畫,作
   為未來就業的職前訓練。

(2) 配合本地區相關產業之發展,積極與宜蘭地區各產業進行建教合作,
   使學生在實務中印證學科所學,並在交流過程中提供合作單位具體可
   行之經營方法。透過研究中對產業調查分析,提昇學生學養及經營管
   理理念,並以產業 
ISO的認證建立為具體目標。

8.  預定辦理推廣教育:
未來將與地區結合,辦理各種短期訓練及社區成長學習班,讓生態、生活與環境保育經適切環境規劃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具體方法為:

(1) 接受委託,進行個案研究設計規劃,作為推廣典範。

(2) 配合地區需求舉辦環境資源與自然生態研習會,協助訓練環境資源規
   劃評估人員,以永續發展為基礎,培訓具生態理念的決策人才。

(3) 開設推廣教育(學分班及非學分班)環境學門課程。

(4) 落實全民教育,利用寒暑假開設中小學環境生態研習營。

(5) 設立網站,提供相關資訊及諮詢服務。

  

◆預期效益

1.  本中心的人才,不論在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或整體的社會環境資源領域上皆能發揮所長,使地區資源利用、分配與保育達到永續發展的最大效益。

2.  透過本中心執行的研究計畫及辦理推廣教育,期望能在資源管理理論與方法上有具體貢獻,並培育具永續發展理念的專業決策人才,使台灣地區資源管理更臻完善。

3.  培育具自然與文化資源永續發展的生態遊憩及生活環境規劃管理人才。

4.  推廣與生態、文化及生活結合的休閒遊憩理念,使消費者能享受高品質的休閒遊憩生活,使供給者能在經營休閒遊憩事業的過程中與社區環境文化結合,提昇地區生活品質,達到雙贏的豐碩成果。